在我校刚刚落幕的运动会上,食品质量与安全2403班的壮族选手郭斯琪备受瞩目。作为上届女子跳远亚军,她再度出征,心中既有对运动纯粹的热爱,也怀揣着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念——最终,她以稳定发挥斩获女子跳远第三名,为这段融合汗水与文化力量的征程画上了圆满句点。
“其实这次参赛,心情挺复杂的。”赛前郭斯琪曾坦言,“去年积累的经验让我更有信心,平时也保持规律训练,更懂得如何应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状况。但好成绩也带来了一些压力,担心达不到大家的期待。”而这份压力,最终转化为她赛场上精益求精的动力。

郭斯琪的训练日常,本就是对“突破”二字最生动的诠释。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助跑节奏,她从12步助跑开始反复尝试,逐步增减步数记录加速流畅度与上板准确性,最终确定16步为理想距离——前10步稳步加速,后6步保持节奏、全力冲板,避免因距离过长导致体力不支。同时,她注重基础与专项结合,日常反复打磨“助跑+起跳”衔接,尤其关注最后两步的步幅调整,确保脚踩板时既不踩线、又能迸发全力。
壮族文化与精神,始终是她运动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。她提到,童年时壮族传统节庆里的“跳竹竿”活动,让她在跟着竹竿开合节奏跳跃的过程中,不仅练出了身体协调性与节奏感,更培养了快速反应能力,这些都为她把握助跑节奏、调整起跳时机打下了坚实基础。而壮族人“坚韧务实”的精神,更深深烙印在她的训练态度里:“训练遇到瓶颈时,我会想起长辈们常说的‘苦功终有收获’,不急不躁一步一个脚印打磨动作,这种沉稳心态能让我快速平静,专注于每一次跳跃。”
谈到此次比赛的突破,郭斯琪特别提到助跑与起跳的衔接进步:“之前总因节奏不稳导致起跳发力不充分,这一年我反复调整助跑距离至14米,还在助跑线上设了3个标记确保每段节奏稳定。赛场上,这些训练细节帮了大忙——每一次试跳,我都能顺着标记找到熟悉的节奏,上板准确率和起跳爆发力比去年更稳定。”
最终站在第三名领奖台上时,郭斯琪眼中满是坦然与坚定:“虽然没能复刻上届的亚军成绩,但这次我突破了自己的衔接难题,更感受运动精神在背后给我力量。”她以跃为笔,不仅跳出了青春的活力,更书写了一段运动激情与民族精神交融的鲜活篇章,而这份在突破中成长的信念,也将成为她未来继续前行的底气。
文字:王靓
图片:朱宇睿 王蓉